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
为切实做好全市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根据《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202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计划的通知》(桂农厅发〔2024〕20号),我局制定了《2024年梧州市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计划》。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梧州市农业农村局
2024年4月19日
(此件公开发布)
2024年梧州市动物疫病监测
与流行病学调查计划
一、总体要求
按照《国家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计划(2021—2025年)》《202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计划》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组织全市开展非洲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布鲁氏菌病、小反刍兽疫、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瘟、新城疫等动物疫病,以及牛结核病、狂犬病等人畜共患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各县(市、区)要认真组织开展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全面掌握动物疫病分布状况和流行态势,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本计划所涉及动物疫病病种,各县(市、区)应按照国家动物疫病防治指导意见、自治区和市的动物疫病防治实施方案做好监测工作。
市、县(市)在开展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时,凡涉及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审批办法》和农业部公告第898号等法律法规执行。
二、基本原则
(一)主动监测与被动监测相结合。各县(市、区)要根据本辖区动物疫病流行特点、防控现状和畜牧业生产等情况,在做好主动监测的同时,进一步强化临床巡查和疫病报告,逐步探索将动物诊疗单位和养殖场(户)执业兽医诊断报告等信息纳入国家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体系,全面获取动物卫生数据,不断提高数据采集、分析和报告的规范性、系统性和科学性。
(二)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相结合。各县(市、区)要进一步强化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的协同性,一旦监测发现下列情形的,要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一是发现非洲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小反刍兽疫等重大动物疫病流行特点发生改变的;二是确诊发生外来动物疫病、新发动物疫病或已经消灭疫病的;三是发现猪瘟等主要动物疫病流行特点出现明显变化的;四是在较短时间出现大量动物发病或不明原因死亡,且蔓延较快的。
(三)调查监测与疫病控制净化管理相结合。各县(市、区)要积极引导种畜禽场和规模养殖场主动开展主要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推动养殖场开展疫病净化,建设自治区星级无规定动物疫病养殖场和无疫小区,鼓励符合条件的种畜禽场和规模养殖场申报“国家级动物疫病净化场”和“动物疫病无疫小区”,推进主要动物疫病控制净化评估工作。支持、引导具备条件的地区建设无疫区。
(四)病原监测与抗体监测相结合。市级重点开展病原学监测,适当开展抗体监测;县级开展抗体和非洲猪瘟病原学监测。各县(市、区)要及时掌握本辖区病原分布状况,分析疫病流行趋势,加强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抗体监测,掌握群体免疫状况。
(五)定点监测与常规监测相结合。市、县(市、区)要持续开展定点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掌握具有地理分布信息的监测调查数据,科学研判疫情态势,为实施国家、自治区有关疫病防治和消灭计划提供基础依据。
三、职责分工
(一)梧州市农业农村局统筹全市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负责制定、调整全市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计划;组织开展全市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计划的检查和考核。
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根据本计划,结合当地实际,制定辖区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实施方案,组织实施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各县(市、区)要推动种源疫病净化工作,支持引导企业开展动物疫病净化工作。
(二)市、县(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万秀区、长洲区、龙圩区农业农村局负责具体实施本辖区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组织本辖区按要求完成采样送检任务,配合做好国家定点监测采样;开展种畜禽场和牛、羊养殖场主要动物疫病监测;及时将有关病原学和血清学监测阳性样品送上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复核;定期汇总、分析、上报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按规定报送监测分析报告及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提出动物疫病发生风险预警建议。
(三)行使有动物卫生监督职能和农业行政执法职能的机构在接到动物疫病监测结果为阳性和流行病学调查存在风险的通报后,依照机构职能加强动物检疫,及时采取措施限制风险动物的移动,核查其调入、调出情况,依法查处相关违法违规行为。
(四)自治区选取藤县为家禽主要疫病及动物狂犬病主要疫病定点监测县、苍梧县为疯牛病痒病采样定点监测县。应按照《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202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计划的通知》(桂农厅发〔2024〕20号)要求完成采样、送样及检测工作。
(五)为深入推进动物疫病净化工作,从源头控制动物疫病,全面提高动物疫病防控水平,有效维护畜牧业生产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根据《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202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计划的通知》(桂农厅发〔2024〕20号)要求,对取得种畜禽场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广西农垦永新畜牧集团新利牧业有限公司、广西三牛牧业有限公司、广西海和种猪有限责任公司、藤县塘步强壮养殖场、广西藤县大广农牧有限公司、藤县汇龙牧业有限公司、藤县安利猪场、岑溪市汉世伟食品有限公司、梧州通达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梧州市龙圩区温氏家禽有限公司新安种鸡场共10家种畜禽场进行疫病净化监测,具体监测方案由梧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商相关单位确认。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技术培训,提高业务技能。各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要组织举办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技术培训,提高业务人员实验室检测水平和流行病学调查能力,确保监测结果准确,流行病学调查规范,结论可信、能运用。
(二)严格样品采集、保存和运送。严格按要求做好样品采集、保存和运送,采集单位、送检单位、养殖场(户)要对采集样品、送检样品的真实性负责。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向自治区、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送检样品时,应附采样单,并提交填写完整的《样品信息表》电子版。其他机构和个人向自治区、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送检样品时,应附采样单(加盖单位公章或个人签名)。
(三)加强分析评估,及时预警。各县(市、区)要及时、全面、系统地分析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科学评估动物疫病发生的风险,及时预警预报。
(四)规范建立档案,妥善保管。市、县(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万秀区、长洲区、龙圩区农业农村局要完善采样、监测、信息报送等各项管理制度,规范填写监测、流行病学调查记录、报告,确保结果真实、准确、可追溯,并建档妥善保管。
(五)及时反馈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各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按规定做好信息报送的同时,要将相关检测结果及时反馈给委托检测方;监测阳性结果要及时报同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并通报同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
五、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的报告
(一)动物疫病监测结果和疫情的报告。各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及时审核并通过中国兽医网“兽医卫生综合信息平台”将动物疫病监测结果和动物疫情信息报送至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要认真做好周报与月报的衔接工作;每周星期五和每月底应完成市级审核、确认;要按照各有关动物疫病监测计划要求及时报告监测阳性结果。
(二)动物疫病监测分析报告。6月25日、12月25日前,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将上半年和全年的动物疫病监测分析报告报送自治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三)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报送。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于12月25日前将本辖区全年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报至自治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四)非洲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小反刍兽疫等重大动物疫情的紧急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和报告。发生疫情后,疫情发生地应按照《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农业农村部关于做好动物疫情报告等工作的通知》(农医发〔2018〕22号)《广西壮族自治区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及相关动物疫病应急实施方案、防治技术规范要求及时处置疫情,各县(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三城区农业农村局要立即开展紧急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以快报方式逐级将疫情发展情况、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报送至广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五)病原学监测阳性结果的报告与处置。各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非洲猪瘟、H5及H7亚型禽流感、口蹄疫、小反刍兽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病原学阳性结果的,要及时将阳性样品送自治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分析,具体报告和处置要求详见《202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计划的通知》(桂农厅发〔2024〕20号)附件1、2、3、4。其他病种按照农业农村部有关规定和相关动物疫病防治技术规范要求处置并及时上报。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强化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二)落实经费。各县(市、区)应将所需的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统筹用好中央动物防疫等补助经费和自治区财政动物疫病防控经费,开展疫病监测和净化。
(三)加强效绩管理。梧州市农业农村局将对各地疫情上报、信息上报、监测阳性结果上报、阳性样品送检情况以及开展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进行评价,建立工作考评机制。
七、其他说明
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中涉及采样与送样要求、检测方法与判定标准、病原监测阳性结果处置、紧急流行病学调查等按桂农厅发〔2024〕20号文件执行。
未尽事宜,请与梧州市农业农村局兽医科和梧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联系。市农业农村局兽医科,电话:3862092。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股,电话:3898355。
附件:1.非洲猪瘟监测计划表
2.高致病性禽流感和新城疫监测计划表
3.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猪瘟监测计划表
4.小反刍兽疫监测计划表
5.家畜布鲁氏菌病监测计划表
6.牛结核病监测计划表
7.非洲猪瘟无疫小区监测计划表
关联文件: